7月4日至18日,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医工助健·太极传习”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合肥市社区、拳馆及养老院,以医工融合视角探寻太极拳文化传承新路径,为全民健康事业注入青春活力。
队员们深入走访了合肥市内三家风格迥异的太极拳馆。在传统拳馆,了解太极拳的千年源流;在现代综合拳馆,体验可穿戴设备辅助的精准教学法;在扎根社区的普及型拳馆,调研居民的真实需求和接受度。国家级非遗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倪世清在与同学们交流时感慨:“太极拳源远流长,看到你们这年轻一代主动走近它,这才是真正的‘活态传承’的希望。”这份来自传承人的肯定,为实践队员们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走出拳馆,调研的“真问题”被迅速转化为服务的“新方案”。队员们充分发挥我校人人习练太极拳的优势和青年学生的创新思维,精心拆解核心招式,提炼开发了一套适合老年人,易学、有趣、“见效快”的“轻量化”太极教学模块。在社区的活动现场,短短几场互动课就成功吸引了上百位老中青居民驻足体验,不少“围观者”变成了“追随者”。
实践团的目光还聚焦在银发群体上。他们将“简易太极”模块进一步升级,走进辖区养老院,打造专属的“康养太极小课堂”。课堂采取“一对一小助手”模式,青年学子不仅是教练,更是贴心的陪伴者。年逾古稀的王奶奶起初有些拘谨,在队员马锁的耐心辅助下,几次课后已能独立完成简化套路。“这孩子教得真好,动作改得刚好适合我这老胳膊老腿。”
实践活动期间,团队专程探访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在一件件沉淀着岁月底蕴的文化瑰宝前,同学们对“非遗传承”有了更深层的领悟。实践队员吴欣蕾在参观后表示:“太极拳是中国人独特的哲学思想、养生智慧的文化载体,我们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责无旁贷。”
实践队员们将学校人人习练太极拳的特色品牌从大学操场延伸至社区角落,不仅是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烟火气”的创新尝试,也是对健康中国建设的青春响应。学院将持续引导更多青年学子以专业赋能文化传承,在知行合一中锤炼本领。(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付娜 唐可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