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金城hjc222作为安徽省课程思政建设首批先行高校、全国医药院校课程思政研究协作组副组长单位,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核心目标,构建学校统筹、院系联动的协同机制。通过顶层设计筑基、成果攻坚突破、师资分层赋能、平台全域覆盖四大路径,系统推进医学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赋能医学人才培养提质增效。
一、体系筑基:顶层设计构筑“三全”育人新生态
学校于2020年7月成立课程思政发展中心,同年获批安徽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中心。学校注重顶层设计,成立党委书记和校长双组长制课程思政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出台《新黄金城hjc222课程思政建设规划》《新黄金城hjc222课程思政质量评价标准》等规章制度。同时,探索建立院级课程思政分中心,形成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长效机制与项目支撑体系。为了使课程思政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将课程思政目标100%嵌入人才培养方案,从理论课堂、实践教学到第二课堂,在所有课程的教学大纲修订中要求把牢医学教育特色,融入思政元素,设计适合医学生培养模式的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相关成果“‘寓德于课,敦笃力行’——新时代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的建立与实践”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二、标杆引领:三级联动打造“百门百名”新示范
以课程思政“金课”和“金师”为引领,推进全校课程思政课程与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联动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与教学名师培育机制。学校“临床药理学”“病理生理学”2门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4名教师获评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2门、教学研究项目7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 3人、“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3个;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00门,校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30名,校级优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300余个。逐步建成“百门课程思政示范课”,树立“百名课程思政名师典范”。通过多层次课程思政“金课”与“金师”的建设与培育,有效引领学校课程、专业的课程思政教育实践,促进学校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全面发展,形成全方位育人格局。
三、师资锻造:“三位一体”激发育人主体新动能
构建“集体备课常态化-名师工作坊品牌化-竞赛平台实战化”师资赋能体系,促进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同步发生、同频共振。一是常态化开展“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集体备课会,目前已覆盖儿科学、临床技能、应急救护等10余个教研室,联动5家直属附属医院,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思政教育指导,着力破解课程思政面临的融合难、师资难和评价难三大痛点,打造有血有肉的思政课堂。二是邀请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围绕“医学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AI赋能思政”等一线教师关注的主题开展深度培训,累计培训教师800余人次,持续深化思政元素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联通课程思政的“最后一公里”;三是以赛促教,以赛促建。主办首届省级课程思政案例征集竞赛,连续举办五届校级课程思政教学竞赛,持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征文比赛等,鼓励学校教师参加全国教师创新大赛等高水平教学竞赛,在一次次赛场的磨砺中孕育出国家级及省级教学名师、示范课程和教师创新大赛课程思政赛道获奖者。
四、平台聚能:“一站集成”提升育人新效能
为全面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支撑能力,学校建成一站式课程思政综合服务平台,集成“建设—交流—研修—共享”四位一体功能,涵盖成果发布、融媒体资源库、师资培训、大赛评审与磨课系统等核心模块,汇聚结构化课程资源、多模态教学素材并提供全周期学术支持。目前,建成示范课程、教学案例等专题库300余门,整合视频、课件、教案等素材资源3000余项,提供课程思政相关期刊文献7万余篇,支持智能检索与专题推送。教师可通过平台实现资源精准调用、教学成果孵化、同行协作研讨的全流程闭环,显著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效能。
学校将持续深化全员参与、全程贯通、全域协同的大思政育人格局建设,强化马克思主义学院“价值引领器”、教研室“实践孵化器”、竞赛“成果转化器”的功能,全力培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医风纯正的新时代大国良医,打造具有安医特色的课程思政品牌,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安医”智慧。(戚玉兰)
时间:2025年7月25日
来源:https://www.sizhengwang.cn/a/dxjy_sxjy/250725/2187067.shtml